123读书>穿越重生>唐朝最佳闲王>第六三九章:摊上个好爹没办法

正旦朝会,李承光被正式册封为太子。

李靖,魏徵,马周三人被任命为辅政大臣。

李承光被册封为太子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,在一年多以前,朝廷就在准备了,而且大多数人对于李承光的表现还是感到满意的。

失误固然存在,人非圣贤孰能无过?况且李承光年纪还小,这一年多的进步,大家也都看在眼里。

平胸而论,这个年纪,能比李承光做的更好的,不能说没有,但绝对不多,而且那些能够做到的,怕是也没有这个资格去做这些。

加上李承光的长子身份,无形中又为他拉拢了不少的人心。

大朝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,都是老一套的流程。

不谈政事,就是回顾一下过往,展望一下未来,然后就是祭拜天地等祭祀仪式,接着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,散朝,各自回家过年去,等待着他们的,是为期半个月的超长假期,也是唯一能够让他们放松的假期。

当然,除了这些以外,朝会还例行的公布了来年民间的课赋继续再降一成,即较李元吉登基之时,明年百姓只需要缴纳三成的课赋即可。

一年降一成,稳如狗一样的进行着。

而这一次的大朝会唯一不同的,就是册立了太子,册立了诸多的封王。

而王也是有区别的,同为杨氏嫡出的是亲王,庶出的为郡王,但不论亲王还是郡王,手中都没有执政的权力。

待他们成年之后,内务府会提供给他们每人五百贯的资金,这笔资金被用于何处,是他们的自由,但自此往后,内务府每月只会给他们亲王五贯,郡王三贯的生活费。

其实这笔资金可以看做是李元吉给他们的创业资金,能够在商业上建立一片天地,那自然是最好的,可若不能,这些钱也足够他们生活了,但想要继续奢侈的生活,那是不可能的。

当然了,少不了的,自然是王府,隆庆坊被全面推倒,新建了十座王府,被分配给了七位新王,那里将会是他们之后的去处。

什么?

你们以为李元吉对李承光的支持就这么一点?错了,大错特错。

错到大臣们在得知这些举动的时候,都不得不感叹,如果当初李渊能够有李元吉的这份魄力,那么玄武门事件就不会发生了,甚至皇子之间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矛盾。

李元吉对于李承光的支持,绝对是史无前例的,尽管他只是一个即将步入九岁的孩子,可在做起这些决定的时候,李元吉没有丝毫的担忧,也没有丝毫的疑惑。

册封太子,接受群臣的朝拜,这也意味着,自此之后,李承光拥有了参政的权力了。

而在此之前,李承光最多也就只是听一听,问一问,就算他说的话,大臣们也可以选择不听。

但是现在,他说的话,大臣必须要听,在不违背李元吉意愿的前提下,如果不同意,可以反驳,但绝不能像以前那样,听不听自由,反不反驳也是自由。

“陛下,儿臣有事要奏!”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要进行祭拜仪式的时候,年仅不到九岁的李承光却站了出来。

被册封为太子,他在朝中的位置,自然是第一排的左边,而原先的那个位置,是尚书左仆射,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往左再去一位。

而大臣的站位分为左右两列,每一列又分为三排,即一排一共六人,以中间的过道为准,左右两列,靠近过道的地位最重要,在这个前提下,左侧官员比右侧官员级别更高一些,以左为尊,以中为尊,这是古制,李元吉也并没有去改变。

刚被册封为太子就有事要奏,这要说没有准备,鬼才信呢,而且李承光虽然被册封为太子了,但年纪太小,可以想象到,近几年之内,李承光真正参政的机会并不多,还是以多听,多学,多问为主。

谁都没有想到,李承光会突然站出来上奏。

但也很显然,所有人都猜到了,这应该是李元吉的安排。

“允!”李元吉面色不改的点头道。

大臣们猜对了,这的确是他的安排,真正知情的,只有内阁成员,而这次上奏的内容,也是在整个内阁成员的帮助下完成的,当然了,李元吉提出的,李承光操办的核心,大臣们根据这些进行的一些修改,整个上奏内容的核心思路,还是李承光做出来的。

“近一年来,儿臣走了很多地方,有富庶的,有普通的,有贫穷的,这些地方给儿臣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,但却有些一样的感觉。

这一年来,学习之余,儿臣也在不断的查阅着相关的数据,得知大唐五十岁以上长者约八百万有余,六十岁以上长者约四百万有余,七十岁以上长者,约八十万有余。

而在去年之前,常平仓共有一千三百余座,其中万石规模一千座,十万石规模二百八十座,二十万石规模二十座,根据户部常平仓统计数据,至去年九月份,万石规模常平仓平均储存量为七千余石,十万石常平仓平均储存量为六万石,二十万常平仓平均储存量为十四万石。

去年新修万石规模常平仓三百座,十万石常平仓二百座,二十万石常平仓五十座,按照以往的入库率,今年夏收以后,可以保证之前的常平仓储存量为九成,而新修的常平仓储存量为五成。”

李承光的话让不少大臣纷纷一头雾水,又是老者又是常平仓又是储存量的。

随着三年灾害的过去,加上海产品的流入,大唐对于粮食的消耗的


状态提示:第六三九章:摊上个好爹没办法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