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一章人选

行礼过后,李世民沉默坐在高位上批阅奏折,把他们三个无一例外的忽略当做空气一般。

皇上只说了平身,没赐坐他们三个只能站在原地待命。

顾长卿当禁军的时候没少站岗,可休息好一段时间加上这和打卡上班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涵义。

【李二这又是卖什么关子?把那两叫来都合乎情理,把我掺和进来算什么事又都不熟。】

李世民不留痕迹的瞥了顾长清一眼,最要紧的就是他要是不把他留下,他上哪去找答案。

房玄龄出乎意料的先开口,“不知陛下此举是为何意?老臣自认为没有和这位大臣心生嫌细,若是无事的话老臣自请就先家回去了。”

李世民缓缓放下朱笔,“急什么?”

“老臣想含饴弄孙好好体会一下天伦之乐。”房玄龄如实答道。

文臣抬头撇了一眼,即使没想到房玄龄在陛下面前如此放肆。

顾长卿心里默默附和,【谁想没事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小事情上,李二也是奇怪皮奏章,还有旁边有人陪着,有这闲情不如找人研究一下红薯怎么样扩大产量。】

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下来,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扩大粮食产量,避免在灾祸之时,身心受折磨就算了还连口饱饭都吃不上。

这个还用你说,等你想起来这回事朕就早就找好人了。

李世民轻哼他现在手里拿着的奏章就是交给专业人士研究的成果,现在天寒地冻的,还不适宜种植红薯,只能开辟出暖房先做实验。

如果真成了,届时粮食产量加大,天灾人祸无法靠天吃饭的时候,导致的饿死人的情况就会得以缓解。

“朕伏首案前都没空去陪皇后,你孙子都有了急什么?”李世民淡然道,“朕派你协助大理寺卿查明地方官无作为一事,领旨谢恩吧。”

房玄龄不情愿的领旨离开。

随即李世民像是突然想起来他们俩,“叫什么名字?做还不错,只是有些略欠妥当。”

“微臣名唤李文,一时情急这才没顾虑场合,并非是针对房玄龄大人。”李文头埋得低,恭敬透着疏离。

全程没有掺和进去的顾长卿,和李文对视了一眼,【李二什么毛病?把自己叫过来,旁观他的为君之道吗?都快把这孩子给吓哭了。】

李世民听得嘴角抽搐,他面上怎么说也笑得和蔼可亲,怎么就把人吓哭了,无论他做什么,这顾长卿总是能够找到无数的借口让他心里不痛快。

“下去吧。”

完全得了指令,小心翼翼的离开。

“不知皇上找微臣来是为什么事?”心里吐槽里李二多事,顾长卿面上不显,扬起一抹灿烂笑容心心念念到,李二最好赶紧嫌他烦把他给踹出去。

“关于徽州水灾,你有什么看法?”李世民紧盯着顾长卿不错过他任何一个表情和细微动作。

【能有什么看法,没有任何趋势突然发大水,这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的。徽州属于南方地带水利工程总是有的,就这么被大水淹了的话说不准是水利工程崩溃了。】

先前他听顾长卿说,那是下了几场暴雨之后的事以为这话是预言。故此把他叫到这里来试探一番,结果从他的逻辑看也不过是正常的推理。

的确没下暴雨,没有大量积水,根本不足以引发水灾,真是水利工程出了问题这也可以解释地方官为什么瞒而不报。

这里头大概有大大的文章要做,说不准当初新建水利的时候,有人在从里面从中拿了好处,所以才导致这次水灾泛滥。

李世民脑海中只惦记着顾长卿提到的暴雨倒没想到这一块,在猛然站起,“真有人敢在水利工程上动手脚,是不想要脑袋了!”

如果他没记错的话,徽州上头正是水坝,工程浩大,当时建的时候费时费力费钱,投入了不少。

正是由于工程浩大,若是想重建的话就不是一朝一夕之事。

为了防止水坝崩溃,朝廷每年都会拨些银子去让人修缮一番,以防在暴雨时节出岔子。

可现在还没有暴雨,徽州就被淹了。

顾长卿嘴角直抽。

【李二这不是什么都清楚吗?都这种弯子,然后自己说出答案来有意思吗?】

李世民闻言缓了缓神色,“冬日干燥寒冷,还从未听说有下暴雨。此事不仅需要明察,更加需要暗访。”

【别点老子,老子肯定不去,谁爱去谁去。】

李世民眉心一跳,恨不得直接给顾长卿一拳,想得倒美还有事吩咐给他,这事根本轮不到顾长情头上。

“不知道顾爱卿有什么看法?”

“微臣以为不管明察还是暗访,对方真的心虚,知道此事暴露了定然会极快的动手解决知情人。还需要武功高强之人才能够躲掉明枪暗箭。”

【爱谁谁,最好派个武将去直接一锅给端了。反正老子手无缚鸡之力!】

“证据的你以前是禁军,不知你功夫如何。”李世民皮笑肉不笑道。

就该好好吓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顾长卿,让他知道皇上才是主掌天下人命运的存在。

他面上恭恭敬敬的心里李二李二的一点不给他这个皇上一点颜面。

仗着自己不能拆穿,能听见他心事的事情肆无忌惮。

顾长卿笑容顿时收敛,面色一白,“微臣那点拳脚功夫不过是微漠之流,怎么比得上朝堂里的那群武将。远的不说,程国公交出来的那个小徒弟


状态提示:第71章 人选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